400-028-7780/028-65555394
业务联系
联系电话:

400-028-7780

联系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芷泉段68号2栋1单元26楼2602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最新动态 > 睿道动态
2014-02-11 10:17:50
返回列表
【专利】我国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我国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整洁的厂房中,两名知识产权联络人正在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台运行中的液相色谱仪。不一会儿的时间,检测结果出来了。“喂,集团法务部吗?我是制药公司的知识产权联络人,复方丹参滴丸的指纹图谱检测结果与预期一样,与我们提出的专利保护范围是吻合的。”在接到知识产权联络人的电话后,话筒另一端具有专利代理人资质的法务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专利检索查新并着手撰写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

  这样的景象,在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士力)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自2003年起,天士力加强了专利人才工作的培养力度,每年的国家级、天津市级专利培训班上,都少不了天士力法务总监郑永峰和其同事的身影。“现代制药是专利密集型产业,要实现专利的科学管理,关键在人才。”郑永峰告诉记者。从2002年仅有1件发明专利的尴尬,到如今成为专利优势强企,可以说,天士力的崛起受益于各类人才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更快地加速知识产权与经济的融合,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在中央各部委、各地方和企业的大力配合下,我国加大了对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特别是高端专利人才的培养,而统筹推进专利人才队伍建设,最终受益的就是如天士力这样的创新型企业。

  多点发力 育人成才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实施两大历史任务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一个中心环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专利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发明审查部的邱绛雯对此印象深刻。200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首批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邱绛雯即是培养对象之一。按照“量身定做,定向培养”的方案,从事专利审查工作的邱绛雯被推荐赴美国参加外国审查员在美培训(FEIR)项目,全程参加了美国专利商标局为期8个月的新审查员培训。“在美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全面、深入地掌握了美国专利法和美国专利审查方法,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全程感受了美国新审查员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为今后在教学岗位上的工作开拓了思路。” 邱绛雯说。

  回国后,邱绛雯以组长身份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入局人员集中培训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尝试以“小班模式”进行实质审查单元培训。通过借鉴在美求学经历,邱绛雯2年内将小班教学经典课程“分类与检索”推向了局内多个实审部,最终推向了五局合作项目,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外国审查员开办的中文授课培训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年来,首批高培对象取得了累累硕果。据统计,虽然高培对象数量仅占国家知识产权局总人数的2%,但全局70%的局级课题、75%的重大专项都有高培对象参与并承担了主要工作,新审查员培训、涉外培训中45%的培训师资来自高培对象。

  实际上,高培工作只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推进专利人才工作诸多举措中的一个典范。同是始自2006年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拓展到各领域内,即在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中培养数百名专利高层次人才,数千名具有先进专业水平和学术优势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数万名企事业以及中介服务行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自2007年至今,“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共确定了206名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部分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选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业界重要工作、重大专项、重要研究中的骨干。

  多点发力,我国专利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到“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形成覆盖专利审查、教育培训、专利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多层级、多领域人才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专利代理、专利教育教学、专利诉讼等不同专长的专利人才也纷纷实现大幅增长。以专利代理行业为例,截至今年上半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审批设立专利代理机构882家,全国共有1.4677万人获得专利代理人资质,其中7697人领取专利代理执业证,执业人员数量相比2005年的3892人翻了一番。

  人才辈出 助力发展

  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工作,是为科技创新提供全过程服务的角色。因此,专利人才队伍的培养以及熟悉专利知识和业务的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最终要实现的,是推动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助力企业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近10年来,随着专利人才队伍栋梁辈出,我们见证了一个个专利人才助推企业腾飞的案例。

  上文提到的天士力即是典型代表之一。在翻阅2002年天士力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时记者发现,彼时的天士力仅拥有8件中国专利,除1件发明专利外,其余均为外观设计专利。有着丰富专利工作经验的郑永峰甫一主政天士力的专利工作,便展开实地走访调查,并发现由于天士力的研究人员背负较重的研发压力,而奖励政策只针对拿到新药批号的研究小组,所以研发人员没有动力去进行技术专利化。

  在找出结症后,郑永峰对天士力专利工作的人员设置进行了改革,其中设立“知识产权联络人制度”是较为独特的方法之一。目前,在天士力的各个研发流水线上、各个研究所内,均有一名兼顾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整理、通联和反馈工作的联络人,他们是由天士力法务部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所致而遴选出来的既精通中药生产技术又掌握专利申请基本原则的研究人员。郑永峰介绍道:“当一件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书下达之后,知识产权联络人将凭借自身的制药专业优势和知识产权部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尽可能大地扩大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知识产权联络人的存在使得天士力知识产权部工作人员的重心在技术专利化过程中逐步前移。此前,天士力知识产权部的7个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工作人员每年每人要撰写、组织采写10几件专利申请说明书,而现在他们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连接中介机构和发明人上来,通过和知识产权联络人的沟通把握一个项目的专利申请的时机和进程。在这种制度下,目前天士力年均专利申请量稳定在100件左右,其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的专利保护工作持续近20年,至今仍是业界津津乐道的“现象级”案例。

  天士力和郑永峰的例子并不是偶然,我们还能熟稔地道出华为公司、中兴通讯、握奇数据、巨星建材和三一重工等许多专利强企的名称,而这种熟稔背后,我们往往也会将他们与宋柳平、王海波、张德志、邱则有和李永红等专利领军人才联系起来。精通业务和专利的研发人员保障了专利申请的产出;优质的专利代理人提供了精良的中介服务;公正高效的专利审查队伍确保了专利权的获权和稳定性;专长于专利资产评估、诉讼、复审等领域的人才则为专利的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方面保驾护航。不同岗位的人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为我们描绘出了这样一幅专利人才发展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