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8-7780/028-65555394
业务联系
联系电话:

400-028-7780

联系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东大街芷泉段68号2栋1单元26楼2602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最新动态 > 睿道动态
2022-07-13 13:45:00
返回列表
国新办举行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全文转载]
  

image.png

                                                    新闻发布会现场(张馨 摄)



      7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在会上介绍了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并答记者问。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质量提升。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image.png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先生,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先生,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女士。


下面,先请胡文辉先生作情况介绍。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

image.png



胡文辉(徐想 摄)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出台助企纾困、激发创新活力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态势稳中有进、质量提升。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2年上半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情况。


(一)主要统计数据


专利方面: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7.3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3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3.3万件。中国申请人通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353件。专利复审结案3.1万件,无效宣告结案0.5万件。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17.5%。


商标方面:上半年,我国商标注册量367.4万件。收到国内申请人提交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2699件。完成商标异议案件审查8.1万件,完成各类商标评审案件审理21.7万件。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4054.5万件,同比增长20.9%。


地理标志方面:上半年,批准地理标志产品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365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2239家。


截至2022年6月底,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3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927件。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19350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方面: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7661件,发证5233件。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累计7.4万件,发证5.7万件。


(二)主要特点


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主要呈现5方面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趋势平稳。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国内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申请呈先降后升趋势,总体平稳。以上海为例,6月份的发明专利申请扭转前期下降态势,环比数据回暖。当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创新主体积极克服疫情冲击,创新创造能力得到恢复。


二是国内企业创新活力强劲。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5万家,同比增长20.3%;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为210.7万件,同比增长22.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3.4万件,同比增长23.4%,以占国内企业47.8%的数量产生了国内企业63.3%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保持着强劲的创新活力。


三是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普惠性增强。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626.5亿元,同比增长51.5%,惠及企业9760家,同比增长68.0%。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企业6951家,占惠企总数的71.2%,同比增长111.7%,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服务“小微”的特征显著,普惠性增强。


四是地理标志产业规模扩大。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1.9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六千余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改革试点范围由12个省份拓展到20个省份,涉及1951件产品,占国内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的82.9%。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专用标志使用申请核准程序不断优化,对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新兴技术领域专利储备加强。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排前三位的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机技术、测量和数字通信,分别占总量的9.4%、7.6%和6.8%;增速前三位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分别同比增长78.5%、32.3%和27.1%。新兴技术领域专利储备的增强,支撑了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也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祉。


以上就是相关情况。下面,我们愿就相关内容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邢慧娜

谢谢胡文辉副局长的介绍。下面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都知道,商标法今年颁布40周年,目前有效的商标注册已经超过了4000万。我想问一下,商标工作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哪些具体的促进作用?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对商标工作的关注。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颁布的第一部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针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形势、新情况,40年来,商标法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有力保护了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提升。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商标申请量、注册量连续多年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于2015年首次实现了“商标累计申请量、商标累计注册量和有效注册商标量”三个超千万。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加强商标审查能力建设,2021年首次实现年度商标注册审查量超1000万件,将一般情形下商标注册周期稳定在7个月,很好地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获得感。这是第一个方面。


二是外国在华投资信心增强。商标法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增强了外国投资者在华经营发展信心。商标法实施当年,国外在华商标申请不足2000件,2007年申请量首次突破10万件,2021年达到25.8万件,年平均增速达14.2%。截至今年6月底,有超过200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华拥有有效注册商标,其中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的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的数量位居前五位。


三是商标品牌价值和社会效益不断显现。从品牌价值来看,2022年Brand Finance全球最具品牌价值500强中,中国上榜的有84个,位居全球第二,涉及金融、科技、食品、工程、物流等多个领域,总价值达1.6万亿美元。从社会效益来看,在商标富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和区域公共品牌,有效助力特色产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和“摇钱树”,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出路。


当然,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商标恶意注册、囤积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大治理工作力度,集中开展打击商标恶意抢注专项行动,常态化打击商标恶意囤积行为,商标注册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环境也得到净化。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严格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做好商标注册和保护工作,为保市场主体、稳经济大盘和持续激发市场活力提供有力保障。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地理标志保护和老百姓的关系非常密切,刚才发布中也说到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改革试点工作,能否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工作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


image.png


谢谢您的提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是将专用标志使用核准的工作权限下放到省一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由其核准并公告,市场主体用标更便捷,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更直接。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两批试点,其中第二批改革试点前不久刚刚启动,此次改革试点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试点覆盖面更广。试点地方由第一批试点的12个省份增加至20个省份,涉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由1218件提高至1951件,占总数比例由51.8%上升至82.9%。此次改革试点进一步优化核准程序、减少审批环节、精简申报材料、压减核准周期,更高效地满足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的用标需求,使试点成效惠及更广泛的市场主体。


二是试点任务更聚焦。此次改革试点明确要求,各试点地方应以开展试点工作为契机,顺应新形势,把握新需求,注重实践探索,创新机制模式,推动市场主体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原则,形成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监管机制。


三是涉及业务更深入。此次持续深化改革试点工作,遴选第一批试点验收获评优秀的5个地方,在更好完成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当地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实际,探索建立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异常目录,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销工作体系并组织实施,依法推动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纳入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


四是充分体现政策激励。《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察激励的通报》明确,2021年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为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湖北省五个省市。同时明确要对成效突出的地方在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方面予以优先支持。此次第二批改革试点坚决贯彻国务院督察激励工作要求,充分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的激励和鼓励。


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加速专利转化运用对于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非常重要。当前,高校院所存在不少亟待转化的专利,但同时中小微企业也面临技术缺失的难题。请问在对接高校院所与中小微企业需求,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转移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雷筱云


image.png

雷筱云(徐想 摄)


谢谢你的提问。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你刚才所说,在专利转移转化方面,存在着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难”和中小企业技术“获取难”的“两难”问题。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政策引导和制度供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深入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去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通知》,30个省份积极响应,启动了专项计划实施。今年5月,两部门又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继续深入推进专项计划实施,先后确定了16个成效突出的省份予以重点支持。有关地方从拓宽供给渠道、激发转化活力、畅通供需对接、完善配套服务等方面,推动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中小企业转化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统计,2021年,全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达到2.7万次,同比增长33%,是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总体增速的近2倍。其中,16个重点省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向中小企业转让许可的次数和惠及企业数均占全国的九成左右,推动专利转移转化的引导作用和实施成效显著。


二是加快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专利开放许可是《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创设的新制度,是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方式,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新途径、新模式。今年以来,为了推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平稳起步、高效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专利开放许可实施工作,向局内的部门印发了《推进专利开放许可实施工作方案》,向地方知识产权局印发了《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计划在2022年底前,发动超过100所高等院校参与试点,达成专利许可超过1000项,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成效。目前已经有13个省份印发了试点方案,已经有6个省份组织了77所高校筛选公布了3375件专利进行开放许可,精准匹配推送到1.9万家中小微企业,达成许可合同587份。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和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实施,发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数据,出台专利评估指引国家标准,为开放许可定价提供方法指导和数据参考,并从高校院所供给侧和中小企业需求侧双向发力,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转化见效,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疫情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胡局长刚才发布时说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这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政策措施?有哪些成效?能否举个例子说一说?谢谢。




胡文辉

谢谢你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像你刚才提到的,今年以来,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发挥知识产权助企纾困积极作用,5月底我们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政策实施提速增效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在《通知》当中明确了4个方面12项具体举措,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四个方面的情况我简要介绍一下。


一是加速释放知识产权政策资金效应。我们实施专利年费缴纳延期政策,这项政策惠及116.6万专利权人、覆盖660万件专利。具体讲,对于专利年费(不含授权后的首年年费)缴纳期限的届满日在2022年6月15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就是说从我们发布《通知》之后的6月15日到年底期间,并且享受我国专利费用减缴政策的专利权,将该专利年费缴纳的期限届满日自动延长至2023年6月15日,并且这期间不产生滞纳金,让市场主体减负直接体现在“账面上”。此外推动知识产权资金政策靠前发力,充分利用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的奖补资金、知识产权运营项目存量资金惠企纾困,稳定市场预期。


二是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效能。以“便利办事、减轻负担”为原则,发挥专利优先审查、商标注册申请快速审查、保护中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等一系列机制的共同作用,持续提振市场主体创新信心。截至目前,已经对与疫情防控相关的2572件专利申请进行了优先审查,对393件相关商标进行了快速审查,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符合条件的集体和证明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等提前审查。加大对《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的宣传推广,鼓励创新主体用好海牙体系,提升外观设计的全球布局效率。


三是加快推动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继续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充分运用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刚才在发布稿里我也提到,今年上半年,我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了1626.5亿元,惠及企业达到9760家,这其中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的中小企业占到了70%多,具体是6951家,占到71.2%。同时,我们还在多个省市实施专利开放许可试点,降低技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助力打通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开展专利导航专项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创新效率,增强发展动能。


四是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提供更多“少跑腿、少接触”的便利化服务,我们依托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实现了专利公布公告和商标公告的掌上查询,动态调整窗口服务措施,畅通网上办理渠道。开通专利商标质押登记绿色通道,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向受困的市场主体免费开放知识产权服务工具,更好满足疫情下市场主体的发展需要。


以上是四个方面开展的主要措施。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挖掘知识产权政策潜力,为助力疫情防控、助推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谢谢。




中宏网记者

当前我国新兴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和储备量都在不断增强,这也支撑了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知识产权局在激发和保护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力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请问成果如何?下一步有哪些具体举措?谢谢。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


image.png

葛树(徐想 摄)


谢谢你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等新兴技术领域蓬勃发展,正如刚才胡局长提到的,相关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也正在不断增加。